3.来华留学奖学金来源多样化。奖学金是吸引国际学生来一国留学的重要途径。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取得的一个进展体现在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来源多样化。中国政府奖学金一直以来是来华留学奖学金的中坚力量,在来华留学教育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数据,2007年—2019年十年间,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 (以下简称“奖学金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充,比例持续上升。2007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中奖学金留学生占比5.2%;2019年,来华奖学金留学生占留学生人数比例上升至11.1%。除中国中央政府外,一些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及外国政府或组织也设立了相关奖学金资助学生来华留学。截至2019年底,已有约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地方政府奖学金,投入总规模持续增长。国家开发银行、华为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国有和大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外向型企业也捐资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培养企业发展人才本土化所需的国际化人才。[4]此外,巴基斯坦、泰国、伊朗、坦桑尼亚、巴西、沙特等国家政府都先后设立了国家层面的奖学金项目,支持本国学生来华留学。

2.来华留学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来华留学生源结构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家和地区日趋多元化,从2000年的166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至2019年的205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39个。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名的国家和地区从2000年的16个增长至98个。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从44个增至46个,非洲国家和地区从47个增至55个,欧洲国家和地区从39个增至45个,美洲国家从28个增至41个,大洋洲国家和地区从8个增至18个。二是来华留学生学习层次有所提高。学历生比例从2000年的26.3%上升至2019年的47.4%,已接近来华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三是来华留学生学习专业趋于多元化。从较为单一的以汉语言为主导的局面发展至多种专业并行。2000年,来华留学生学习的专业(类)共计15个,其中人数超过2,000名的专业仅有3个,分别是汉语、中医和文学。而汉语专业留学生(包括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占了67.90%,其次是中医7.1%,文学5.5%,其他12个专业的留学生人数总共才占比19.5%。2019年,这一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一年来华留学生学习的专业(类)共计14个,其中来华留学生达到或超过5,000名的专业(类)就有11个,依次为(按留学生数量递减)汉语言、西医、工科、经济、文学、管理、教育、中医、法学、理科和艺术,汉语言类专业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降至38.2%。

关键词: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1.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加之对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求学。从2000年至2019年18年间,来华留学人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仅在2003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人数有所下降,其余年份较上一年相比,均有所增加。2019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489,200名,与2000年的52,150名相比,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十倍,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3]

21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取得的进展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被各国置于教育政策的核心位置,而学生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显著的标志体现在以吸引海外留学生为主的教育输出水平上,包括国际学生输入的规模、质量及影响力等方面。[1]招收国际留学生已成为各国经济建设、文化传播、外交布局和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9年,共有49.22万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2]但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同美国、英国等世界教育高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审视当前我国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余年的时间里,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对数量较少、结构不平衡、质量有待提升、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更上一层楼,须从规模、质量、结构和制度方面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