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到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都留下了殷殷嘱托。
2019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对口支援省市、企业每年吸纳一定数量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2019年,西藏自治区对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作出具体安排,明确17个对口援藏省市和17家中央援藏企业每年安置10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2019年该工作正式启动。
以就业援藏为载体的区外就业,就是这宏大布局中的“小落子”。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放在西藏工作全局的特殊位置,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就西藏民族工作作出部署。
大布局中的小落子
政策的双向奔赴,带来的是人才的双向奔赴,走出的更是一条团结的双向奔赴之路。
从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
各援藏省市也结合实际,在户籍、居住证等方面放宽条件、给予优惠,tmmjhg.com,让越来越多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有了奔赴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援藏干部付晓宇说:“2020年至今,中国海油共招聘西藏籍大学生186人。”
·事业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人员)试用公示
据统计,2019年林芝、昌都、拉萨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人数分别仅为53名、121名、200名。
在援藏“引进活水”的同时,也走出去“看星辰大海”,在这一进一出的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民族交融图景更加绚丽。
西藏自古以来就有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以文成公主进藏为代表,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
如何推动观念转变,促使更多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近年来,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路途、生活、住房、安家、探亲路费等补贴。
·罗布林卡管理处通告
·布达拉宫管理处通告
……
留下殷殷嘱托
昌都市丁青县次云桑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土旦平措、阿里地区措勤县扎西措姆,今天,他们的坐标在上海、在江苏、在陕西……
然而,这一民生工程却起步艰难。“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孩子们毕业后大多想回到家乡,这也是人之常情。”罗庆伍坦言,这种“不离乡不离土”的情怀,也给自身产业发展薄弱、市场吸收就业能力不足的西藏带来了较大压力。
这条双向奔赴的团结之路,充满了暖意、铺满了希望。
5年20倍,“小数据”背后的“大嘱托”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西藏自治区紧密结合实际,立足自身优势,一个个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安排部署稳扎稳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一条双向奔赴的团结路
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李修武说:“通过双向选择,自主录用,到2022年共有两批118名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在湖北实现高质量就业。”
5年,近20倍增长。缘何这份就业数据会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出?又为何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其实,这个小数据背后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更有着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深情回应。
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四件大事”具体化、载体化,提出了“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了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顶层设计,制定了路线图、施工图。
2021年5月21日发布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每年约有10%以上的西藏籍大学生选择区外就业。
时针悄悄回拨。2020年1月,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这是西藏首次就民族团结事务出台地方性法规,填补了该领域地方立法的空白,走在了全国省区市前列。
·拉萨新航线来了!
“昌都市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人数,nyxcc.com,从2019年的121人增加到2022年的2318人。”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西藏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昌都市市长罗庆伍的话语一出,与会同志就议论起来,有的还对数据一再核实、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