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郝孟佳、熊旭)
不过,教师们普遍认为,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需要多一些耐心,急不得、但也慢不得。
重视思政课程引领
如今,宁大本科生修读思政课,要在网络课堂、学校课堂、社会课堂3个平台进行。
第一次参加学院比赛时,20分钟的讲课并不流畅;协助导师上网课时,提前讲完备课内容,因缺乏随机应变能力导致冷场……在校时,宁夏大学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宋佳曼,曾为如何做到收放自如感到困惑。
“老师,讲中国近代历史中抗日战争的内容,怎么才能用20分钟讲清楚抗战精神?”“推荐你读一读《中国共产党历史》……”
张艳告诉记者:“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记者 焦敏龙)
2020年以来,一些教学方法因疫情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开展线下教学,思政教师就需要在线直播、录播课程,并通过App软件推送各种网络资源。图书馆、名师讲坛、各科学习资料,都被集纳在线上平台。
从院赛到国赛、从青涩到成熟,李梦越是宁夏大学用思政知识书写青春实践的优秀学子之一。近年来,宁夏大学注重组织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热爱思政课、学好思政课,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同时思政课教师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丰富育人资源,积极构建让学生体验最生动、最鲜活、最有效的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爱国只是一种情感”“爱国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政治性”……大家以论坛跟帖的形式在线讨论。一节3个班级同上的思政课,公屏上的跟帖量有数百条,不同观点在线上相互碰撞。
思政课教学“不唯书、只唯实”
从备课写教案、梳理教学思路,到用PPT呈现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再到得体的语言表达,读研期间,宋佳曼是在自我克服心理障碍、个人努力和老师的鼓励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她深知,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翻译家”和“宣传员”。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坚持下去。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0年举办第四届全区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接到参赛任务时,当时正在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读大三的李梦越一度找不准方向。在马院副院长张艳指导下,李梦越用两个月时间准备课件、修改讲稿、录制讲课视频,最终获得二等奖。
临近毕业时,作为学院10名学术论坛汇报者之一,宋佳曼完成了关于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价值研究的论文答辩。洪亮的声音、得体的语言动作和清晰的逻辑表达,使得范院长表扬说:“一段时间没见这娃娃,脱胎换骨了。”那次答辩,她获得学术论坛一等奖。
“要有一些沉重感。”张艳纠正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要求,包括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中的“情怀要深”,不只是张扬热烈,有时候需要内敛于心的深沉情感。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但讲故事时不能单靠文字,还要运用好声音、语调、手势甚至眼神等传达故事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
宋佳曼现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宣传统战科工作。她说,虽然并未成为一名思政教师,但思政专业的学习,对自己价值观和日常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研时两次参加讲思政课的经历,提高了自己的思政理论知识水平。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自信心,对现在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2006年刚到宁夏大学任教时,张艳和同事的思政课教学主要采取板书和PPT等传统形式进行。此后多年,引导学生大讨论、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参加赛课等启发式教学法,成为她和同事探索出的新教法。
“最大的感动就是见证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