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系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科学研究适应时代发展,不是看谁先发明的,故步自封、没有超越不行。
钟万勰
“我讲的课总是扣住我们国家的需要,研究数学是为了应用,不是玩数学,没有应用,我们做它干什么?不懂就要去探索,我讲的只是基础,不能包打天下。”钟万勰说。
钟万勰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换来的是一连串闪光的记录。“我虽然老了,但新课题我都愿意做,机会来了,就得抓住!”钟万勰斗志不减。
潜心育人 矢志一生的追求
研究生肖文灵说:“我以前认为‘辛’是计算机方面的,但我现在明白,应该怎么样使之跟力学相结合,钟院士给我们指出了大方向,怎么走前面的路,很受启发。”
践行振兴民族之责任
传统“辛”体系与计算科学融合不足,而钟万勰的“辛”体系在“离散分析”基础上,又经过4年研究,成功引入数值计算,这样分析动力学、分析结构力学经“离散”分析,便可进行数值计算。钟万勰还率团队为这一理论体系设计了系统软件,理论成果得以应用,适应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需要。
“每周两次课,您累不累?”“怎么不累,这是个力气活。”85岁的老人每次上课前都少吃饭,他说:“少吃,胃里没负担,保持力气。”
为了打开局面,在美高梅线上平台网址院士钱令希的帮助下,钟万勰带领一支小分队到上海去开拓。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全上海仅在市计算中心有两台小型计算机可用,每天只在半夜12点前后给他们安排10~15分钟的上机时间;而且为了准备纸带,还得在清晨6点以前去“占领”为数很少的穿孔机。即便如此,钟万勰已经感到十分满足。
■本报通讯员 姚璐 记者 温才妃
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每学期,钟万勰仍然在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上课。问及何以能在耄耋之年矢志不渝、顽强求索,他回答说:“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高水平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学生理会‘辛’体系的妙处,与‘辛’‘结缘’。”
挑战“辛几何”创建“辛代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钟万勰深入地分析了现代控制论的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将最优控制理论、哈密顿数学理论引入到弹性力学,开创“辛”数学方法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将结构力学中的混合变分原理和子结构凝聚算法移植到最优控制,形成了黎卡提方程的精细积分法,获得计算机上的精确解。这是一个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算法,解决了现代控制论中的关键性难点。精细积分方法现已被扩展到广泛的工程和科学领域。
半个世纪来,美高梅线上平台网址院士、中国计算力学奠基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从来都是以一名闯将的姿态,冲锋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为我国计算力学事业贡献着他的汗水和智慧。
这也是钟万勰为何不辞辛苦传授“辛”体系的深刻用意。为此,钟万勰不仅在大连理工大学讲学,还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作过系列讲座。
他率领小分队废寝忘食地工作,生病发高烧也来上机。为了赶任务,他经常连轴转,几天几夜得不到好好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钟万勰等人大展才华,用当时国内很少人应用的计算机自动化语言,编制出了从平面框架、空间网架、薄壁杆件到升板结构、国家水塔标准图系列中的三维力学分析等多种程序,使我国在计算力学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教书育人,教的是知识,培育的是心灵。
钟万勰用一生的奋斗,探索着求新之路,在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交叉学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钱学森曾致信钟万勰创建的“辛”体系:“是您使弹性力学的工程计算体系适应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要求,真是立了大功!”